在香港,經常見到不正常、不合理的事情。初入行會計師的極不人道的工作時間及極低的實際時薪,為一例。
這樣的待遇及制度,不同年代的會計師,不斷的罵。不滿的人不斷辭職,但制度依舊保存下來。為甚麼可以這樣?正所謂「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希望踏上數萬月薪的大學生太多,願意放棄生命中種種美好事物的人,太多。甚至,有人會為了自己的事業,為了錢,可以把一些不合理,不負責任的事情合理化。最近觸動我神經的,是看到一篇「偽正面」的恐怖文章。
一位會計師作家蔚薇在蘋果日報寫她的一位當上媽媽的會計師朋友,雖然「家中的幼兒生病,心裏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但為了能在死線前完成工作,也不能趕回家陪伴」。這位「媽媽會計師」對自己專業的投入及熱誠是無容置疑的。蔚薇認為媽媽會計師這樣「一點也不慘情,相反,為了理想而堅持的那團火、那份熱誠…型爆。」
為了自己的夢想,很多人都可以去到好盡。每一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命運的權利。不過,除了夢想及權利,每一個人亦有責任。成年人可以選擇生育與否,但小孩是無辜的,小孩沒有選擇自己媽媽的權利。即使是成年的孩子亦有情緒問題,需要父母的關心及支持,更遑論是幼兒?病倒了的幼兒,最需要的是親人的愛護照顧。因為無理的工作安排,因為那虛無縹緲的所謂「死線」,媽媽會計師竟然連當母親的最本的責任也不能兼顧。
你問,當媽媽有當媽媽的責任,但會計師也有會計師對客戶的責任啊。難道跑回家,不理「死線」在即的工作責任,不理客戶的利益才是好員工?當然不是。我在想,為甚麼公司不安排同事幫忙,頂一下?為甚麼合夥人自己不可以主動幫同事,頂一晚?實情是,公司沒有這樣的文化,而且大部分合夥人根本不會知道初中級同事的問題。大部分合夥人根本不care。大型跨國會計師事務所會關心公司有沒有拿下 Caring Company ,但只要同事繼續賣命,公司同事的turnover 在可控、可以接受的水平,公司根本不會太關心員工的去留。如果公司缺人、閣下的表現好,或者是經理,你一人的辭職可能會引起公司管理層的關注,但沒有人會從根本出發,改變制度,改善同事的生活。
「你唔做?大把人想做!」
我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份工(及人工)對不同人有不同的意義。既然行內大量會計師願意這樣付出,願意默默承受,默默忍耐,就得接受這個遊戲。但接受不代表要合理化,甚至美化。面對一點也不人性化的上司,「工作到凌晨五點,然後回家洗個澡小睡一會,十時回到公司,被上司投訴沒有準時上班」的遭遇,要默默忍耐,再用一個虛無縹緲的「夢想」來美化,是否有點兒那個?對於會計行業這樣的工作環境,蔚薇不單沒有反思,更正面回應,認為這樣「型爆」。
蔚薇,對不起,我不覺得連當父母最本的責任也不能兼顧的,是型爆。對不起,我認為,會計業出現困境,就是因為像你這樣的人,太多。
原載在 Education Pos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