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7日星期六

想入Big4?溝通能力不可少!

服務業是的本質是為客戶提供服務的行業。基本上,所有專業都是服務業。跟客戶接觸及溝通是服務業跟製造業的其中一個跟本要求。當客戶的問題越複雜,對專業人士的要求越高,便對專業人士的溝通能力有更高要求。另外,涉及到的事情越嚴重,獲得客戶信任亦更為重要。

對絕大部分人來說,專業人士之所以是專業,是因為他們擁有的專業知識非外人所知。所以,很多人有一個錯覺,認為越成功的專業人士的專業知識越強。亦有很多人有認為,只要有專業知識便可以在其專業中一顯所長。後者在大體上是對的,但近期網民概嘆,為甚麼考畢會計專業試,但上司沒有加薪。這顯得很多人對專業 - 特別是會計業 - 都是一知半解。

當然,專業知識是專業人士的根本,是賴以為生的「工具」。所以,專業人士對自己行業的知識有深度了解是必須的。而且,現在資訊流通,要獲得資訊,學一門學問的成本非常低,亦遠較以前容易。以會計師公會的專業試為例,現在考試人數及合格率一定遠比20年前高。要獲取法律學位亦遠比以前容易 - 這從考進當律師必須考獲的法學專業證書(PCLL)的入學要求越來越高,及取錄率越來越低可以看出。

正因為專業知識越來越普遍,專業知識就越來越不值錢。不過,依舊有大量客戶願意付高昂的費用聘請會計業及法律業的優才。關鍵在哪裡呢?就是他們是否滿能足客戶真正的需要。客戶需要的並不是專業知識 :他們並不想做會計師或律師,要不然他們自己考專業試就是了。要客戶付錢付得開心,最重要是按照他的要求把事情做好,問題解決得妥當 。簡單說就是要做到「worry-free」。客戶真正要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只可惜,大量專業人士缺乏溝通能力。溝通能力不只單單只中英文的語法會話寫作,而是綜合的溝通能力,最重要的是了解做到客戶心中所想,並好好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幫客戶解決問題。

比如說,客戶(現在我也算是)最怕就是在審計師發現了問題,再跟項目團隊的各個人講了一大堆審計跟會計上的問題,但就是不說問題清楚影響有多大,可以怎樣解決。而且,在四大、非四大也好,我遇過的絕大部分香港人會計師都不太會普通話,以為隨便混過去就可以了。但這樣客戶的溝通就大打折扣了,亦難言深度了解客戶的內心所想。

回想我在會計行的經驗,雖然我在 local firm 的時間並不長,但印象最深刻的是 local firm  跟四大比,英文及普通話的要求較低。我記得當年為暑期實習面試,分別在數家 local firm  及四大面試。Local firm  只用廣東話面試,而四大則出盡兩文三語、面試及筆試。坦白說,除了公司專有審計軟件外,在 local firm 及四大實習的工作沒有本質上的分別,四大亦不會特別對會計知識有特別高要求。不過,四大的客戶很多是上市公司、跨國公司及內地的企業。因此,四大自然對兩文三語有較高的要求。

但語言只是溝通最基礎,距離進四大(及其他高薪行業)還有一段距離。怎樣進,下期再續。


原載在 Education Post。

2014年9月16日星期二

會計小混混

早前在討論組裡看到有會計業從業員呻,努力考畢會計師公會的專業試後,老闆完全沒有表示、沒有調整薪金。很多人看到會計業的問題都會感概,是否入錯行了?

很多在職人士都想往上爬,希望更上一層樓,找到一份至少可以賺到首期,買到樓的工作。很多人會選擇讀書,考試,多拿多一張沙紙。不過,如果事業發展不順利,又二話不說的跑去念書考試的話,不論你付出了那麼多,有多麼辛苦,大部分情況下你都會失望而回。

比如說,如果你餘暇的時候花大量時間作長跑鍛煉,過程的確是很辛苦,但你不會因為你身體健康、能輕鬆完成馬拉松,而會要求老闆升職加薪。原因很簡單:除非你是運動員,否則能否完成馬拉松跟你的工作表現無關,你的鍛煉亦不會提升你的工作能力。這跟個人進修是同一道理:學到絕活要跟工作相關,否則你不能期望會升職加薪。

不過,很多人有錯覺,認為自己讀了很多書,付出了很多,老闆就要有「表示」。我認為這是極錯誤的想法。要老闆有表示,最主要原因是因為學到的東西對公司有用,能提升個人的生產力及經濟產出。例如,三大顧問公司的分析員 (business analyst) 考獲MBA後,一般可以晉升經理(associate)。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有 MBA,而是因為在 MBA 課程裡面分析員可以學到有用的商業理論、建立人際網絡。

我其中一個在網上常見到的問題是,MBA 課程裡面學到的東西沒有用,認識的人對事業沒有幫助,學費白交了。這個是無知的想法。最初的 MBA 課程設計時主要考慮是商業顧問及投資銀行這兩個最多MBA畢業生會加入行業的需要。例如,最多人認為是沒有用的商業策略及商業案例就是商業顧問每天工作會接觸到的範圍。因此,選擇進修時要知道自己工作上需要什麼,自己想要做什麼,不要人選自己又選。又例如幾年前我在 CFA 的考場碰見幾位非金融行業的朋友,以為考了 CFA 就可以轉行。但他們對金融行業一無所知,我斷言他們考了 CFA 亦沒有機會進投行。遺憾的是,他們沒有一位能完成 CFA 的三級考試,所以我就不能印證自己的看法了。

會計是否入錯行了?跟我同期中途出家在投資銀行混的,除了一兩個律師及個別例子以外,其他人都是 CPA 或曾經在四大待過的。會計行業中學到的東西有沒用、怎樣用,是受制於工作環境及性質,而工作是自己的選擇。如果學能否致用,某程度是自己的責任,不能怪人。


原載在 Education Post。

2014年9月15日星期一

登非洲第一高峰


頂峰的日出,乞力馬扎羅山

位於非洲國家坦桑尼亞的乞力馬扎羅山(Kilimanjaro) 高海拔5,895米,為非洲最高的山峰,比珠穆朗瑪峰的兩個基地營 (Everest Base Camp)還要高數百米。我朋友去年成功登上山峰,凱旋回歸後跟我們分享了路途上的點滴以及鏡頭下的旑旎風光,令我嚮往不已。於是,我跟另一位『行山腳友』二人下定決心,誓要上山峰。

我們花了四個月的時間訓練及準備。我們把每週末行山的時間從4個鐘頭延長至6至7個鐘頭。有多個週末,我們摸黑走進郊野公園,享受著破曉前的寧靜。我們在晨光初露時走到山頂,上山下山,來去數回,到餓了才離去。此外,我亦繼續定期跑步,保持身體強壯。

因為沒有直航機到坦桑尼亞,我們先飛往阿姆斯特丹,再轉機往坦桑尼亞的乞力馬扎羅。小休一晚後,我們便踏上征途,乘車前往Machame Route 的閘口。開始登山的路程。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Machame Route 閘口,高海拔1600米
登山的主要路徑有多達6條 ,時間長短、旅途的安排可以按照個人的身體狀況、偏好等作調整。我們選擇了的Machame route 6 天的行程。Machame 相對其他路徑辛苦,又要住帳篷,所以又稱為Whiskey Route。相對『容易』的Marangu route 則被戲稱為Coca-Cola Route --- 像可樂,容易入口,老少咸宜。縱然難,網友大都盛讚Machame  風景明媚,而且因每晚留宿的營地海拔大都低於當日的路途 --- 所謂 hike high, sleep low,對適應高山反應極有裨益。亦因此,Machame是最受歡迎的登山路徑,成功率亦較高。

剛開始時我們還在雨林當中

第一晚的營地Machame Camp


第一天的下午,我們到達了海拔2850米高的營地Machame Camp。除了容易累以外,這時我們還沒有明顯感覺到有高山反應。


第二天

清晨醒來,在營地走走。這裡已經可以清楚看到山的頂峰。
頂峰被雲妨

到了大概海拔2900米,看到的植物已經跟地面的很不一樣
陰霾與導遊

在山上陰晴不定,濃霧一飄過來就什麼都看不見了。而且,衣服及背囊都會出倒汗水。圖中的是我們的導遊。要成為Kilimanjaro的導遊必須考獲專業資格及有相當的年資。一個好的導遊非常重要。他為我們定下的pace 非常適合我們。而且,他的小意見對我們適應高山反應極有效。如果不是他,我們可能上不到頂峰。

第二天的路程不算太長,大概走了5個鐘頭,爬升了1000米左右,到達了位於海拔3800米的 Shira Camp。這高度已經超過西藏拉薩的海拔3650米。

Shira Camp -- 我個人最喜歡的營地之一(另一個就是Barranco Camp)


第三天

今天我們要攀過Lava Tower(海拔 4600米)前往Barranco Camp(海拔 3900米)這天的行程的主要目的是樣我們暴露在海拔較高的地方,好讓我們的身體可以慢慢適應含氧量較低的地方。

我們中午到達Lava Tower,並在這裡休息,吃午飯。Lava Tower曾經為火山口,因而得名。
煙霧瀰漫的Lava Tower(塔在上圖的右面)
我在這裡第一次(亦是最後一次)感覺到有明顯的高山反應:胸口悶,心跳加速,感覺到頭重重、頭實實。不過我反應算是輕微了--- 我的友伴從這裡開始便失去了食欲,一下嚥即感到反胃。於未來三天,他近符空著肚攀山,要『辟穀』到三日後下山才開始重拾胃口,才能正常進食。他能夠成功攀頂絕對是憑著堅毅的意志力及決心。

不過要數嚴重的高山反應,必要提路上所聽到的一個故事。

話說到達Lava Tower前的一段路,我們看到了一個石頭堆成堆金字塔。導遊解釋,在多年前,有一個美國人遇上嚴重的高山反應,命喪在這裡。到我們回家後,跟以前到爬過乞力馬扎羅山的朋友說起這事。他跟我說,他們一隊三個人就在這裡『嘔到七彩』,『食幾多,嘔幾多』,只能靠朱古力充飢,一直到落山才可以正常進食。相對他們,我倆是非常幸運了。於是我問他,你們的反應如此大,有否想過會命喪在山上?

『冇』 何解? 『我見另外兩個人情況比我差,但佢地都未死,所以我應該都唔會咁快出事。』點解你唔早D同我講,要我地小心D?  『如果我地都冇死,你地都應該唔會死。』我無語了。

Barrance Camp,明天一大早我們就要攀上Barranco Wall。


第四天

第三晚的整個晚上雷雨交加,吵得根本不能入睡。而且,雨打得連防水的帳篷都滲水了。我們還要擔驚受怕,怕被雷電打中,怕被山泥淹沒,怕被明早爬Barranco Wall會被水冲下來......這驚險的一晚,展開了行程中最驚險的一天。

第四天的主要行程就是爬上Barranco Wall。顧名思義,Barranco Wall就是一塊石牆。要跨過石牆,大部分時間我們只能走在石牆上開鑿出來的『棧道』。棧道只夠一個人 --- 甚至是半個人 --- 走過,不過已經算好了。沒有路的一段,我們只能靠雙手緩慢往上攀爬。而且。因為沒有安全帶,石頭濕又滑,每一個動作大家都要小心翼翼。因為我把相機收起來了,沒有拍到出陡峭的感覺。我這網上隨便找來了一張圖讓大家看看。

Source: http://ewtravel.com/AfricaSafaris/ClimbsAndTreks/images/itins/KiliClimb19.rob.jun07.jpg

我們在牆上亦遇到一些有高山反應、更疲力盡的登山者。因為已經攀到了一半,後面又不斷有登山者『勇進』,要從回頭路回去非常困難。但上去呢,又力有不逮。他們特別辛苦、特別糾結,不知如何是好。幸好,我跟同伴都可以安全順利完成,有驚無險。

我們就是這樣爬上去。
爬過了Barranco Wall就是較平的路了。

偉大的挑夫們

在這裡不可不提挑夫們。一個登山者一般會有3 - 4個挑夫負責把帳篷、食物及其他物資帶上山。當地人喜歡把東西都放在頭上頂著,而且一頂就能頂上10-20公斤。連背包,一個挑夫要背負25-35公斤的物質,跟我們一樣要走過難行的山路。相對下,我們只需自帶當天不到10公斤的個人物資,就太舒服了。其實真正偉大的登山者,就是寂寂無聞的他們。

不過,令我倆心有戚戚焉者,是因為他們的裝備衣物非常簡陋,根本不能抵擋風雨。我們的防水風摟(非 Gore-Tex)尚不能防風吹雨打,他們的破外套肯定不行。山上的夜晚寒氣入骨,很難想像他們的夜晚是如其的艱苦。下山後,我們都把外套及一些個人衣物送給他們。另外,中途發現原來外套是Gore-Tex 與否,分別巨大。行山以來從未領略個如此分別。因為只有衣物受潮了就一直會濕下去,只有生火才可以勉強烘乾。



途中見到有趣的植物。我們在大約4000米以下的高度亦常常見到這種植物。

因為我們選擇了較短的6天行程,我們只能夠在海拔3900多米高的Karanga  Camp營地吃午飯及稍作休息。飯後我們便要繼續登山的行程,盡快趕到登頂峰前的最後一站 - -- 又稱為Higher Camp 的Barafu Campsite(4600米高)。之後的路途一直是寸草不生的高山沙漠。到達Barafu Camp時已經不早。

這天及接著的一天是行程最辛苦的兩天。我們希望趕在黎明前到達頂峰,所以要在凌晨出發。我依稀記得吃過飯後已經是八、九點了。因為要花時間收拾行裝,當晚只能睡不到三個小時。又因為高山反應、疲勞的身軀、睡眠不足 (前一晚根本不能入睡)。 醒來時特別難受。在高原地帶,有充足的睡眠特別重要。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我建議選7天的行程。一方面可以多一天適應高山反應,另一方面時間較充裕,可以在Karanga  Camp營地過一個晚,第二天才出發往Barafu Camp。從Barafu Camp出發到頂峰又有大半天時間休息,睡覺。


第五天

小睡三個鐘頭後,我們醒來了。摸黑換好衣服、吃過簡單的小吃後,我們便跟挑夫說再見,踏上征途。Barafu Camp的海拔只4,600米,而頂峰有5,895米高,因此我們要在日出前攀登1,200多米。

夜深的山野,四處都是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看到的,只有走在我們前方登山者電筒所發出一點一點的微弱燈光,彷彿幫我們把前路點出來了。這一點一點的光路,異常壯麗。遺憾的是環境太黑,什麼也拍不出來。 這漂亮的圖片,只能印在我的腦海裡面了。

在漆黑一片裡,我們靠的就只有頭上的大燈、手中的電筒及經驗豐富的導遊引路。我聽到的,除了是越漸急促的呼吸聲、心跳聲,就只有凜冽的風聲。心中所想的就只有眼前的一小步而已,別無雜念。我的內心,有數小時停留在這狀態。

這種體驗,畢生難忘。

你可以試試集中精神有多難 --- 例如注視電腦的鍵盤、或水杯,什麼都不要想。對大部分人來說,不出一、二分鐘腦海已經會跑出不同的念頭。你越要壓抑你的心,就越難把不同的奇怪念頭壓下。當你越想靜下來,就越難靜。

當人在進行帶氧運動時,因為腦的氧氣供應減低及內分泌的調整,心特別容易靜下來,壓力越容易消散。我的教授認為,這跟冥想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可能是我喜歡跑步,或一個人去driving range 的緣故吧。不過,在地面的任何活動,跟在山上的寧靜、內心的澄明清澈明相比,差異之大,難以形容。

當然,我不能否定這是純粹因為腦缺氧所產生的幻像。畢竟,在這裡的含氧量只有地面的一半。



在摸黑中走了像永遠也走不完的路一樣,我們一步一步,漸漸走近山頂。不知道過了多久,晨曦初現,我們亦已到了看日出的最佳地點,5739米高的Stella Point。

Stella Point 的晨光第一線。
如煙又如霧的日出,是我看過最漂亮的日出。

Stella Point 只有5739米高。我們還有100米才到頂峰。還要走一個鐘頭的路。
我們看完日出,離開Stella Point,繼續踏上征途,往Uhuru Peak 出發。走了一個鐘頭,再往上爬升了100米,我們便到達了非洲第一峰!立照為存  ---

終於到了非洲第一峰 --- 海拔5895米高的Uhuru Peak 。

到了日出才看到上來的路是如此的壯觀。
因為空氣稀薄,此地不宜久留。我們拍照後便急急離開了。

我們登山後,已經筋疲力竭了。下山的路非常艱苦。因為空氣微薄,幾乎每一步我都會氣促、幾乎每一步都感到心要跳出來。我的朋友已經像半死的樣子,我把energy gel 給了他補充能量。到了半路,我的水已差不喝完了。我的導遊一方面鼓勵我,另一方面分了一半水給我,助我度過難關。

我們經歷了痛苦的三個半鐘頭,終於回到Base Camp。挑夫們已經幫我們準備了豐盛的午餐。我們在High Camp 慶祝,以茶代酒,享受美味的午餐。因為太眼瞓,我們改變計劃,在 Camp睡個覺才再出發。

到達營地,我們吃過晚餐便睡覺了。我們心情異常興奮,久久不能平復。


第六天

因為我們回到海拔較低的地方(大約3000米左右),身體復原得十分快。我們第二朝醒過來已經復原得七七八八了。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海拔1600米的Mweka Gate,在閘口乘車回去酒店。下山的路上,我們再次欣賞到乞力馬扎羅山的美、乞力馬扎羅山偉大。

風雪後的乞力馬扎羅山

回望乞力馬扎羅山

走過這一段困難的路,我對生命,對自己,對大自然都有了新的體驗。爬上乞力馬扎羅山是我最艱苦的旅途 --- 單單是走到滿身是汗而六天不能沖涼就已經不好受了。跑馬拉松辛苦,但不能跟乞力馬扎羅山比。馬拉松感覺不孤獨 --- 例如在香港跑馬拉松,四面八方都是人。進入灣仔/銅鑼灣後,更會有途人的鼓勵及掌聲。跑完後,可以回家沖涼。馬拉松近符沒有surprise。 只要有充足的訓練已經大概估計到自己的時間。但在上山前,我們根本不知道會否有高山反應,反應如何。我們沒有可能預測山上的天氣。可以變動的元素太多,太大了。如同事業及際遇,事情會有怎樣的結果,看天多於一切。『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行山可解煩』,行山的「後悔指數」是零』,蔡東豪在《我仍有山》說得太好。

縱然行山的「後悔指數」是零,但人生總有取捨。這篇文章,本打算發布在《主場新聞》。但因為我把俗世的繁瑣事情排在寫作前,拖了一拖,《主場》已成絕響,亦為我的一件憾事。以往,我可以每週『通山跑』,可以在大街小巷自由自在地跑、有餘暇時間看書寫博客,炒股票賺點錢。如今為了糊口,我再次墮入塵網,繼續投行的迎送生涯。這會否成為憾事?這只有時間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