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5日星期二

會計領袖?往resignee裡找

Source: The Gentleman's Journal, at http://www.thegentlemansjournal.com/profile-sir-jimmy-goldsmith/

”If you pay peanuts, you get monkeys.” – Sir James Goldsmith


馬振峰在《信報》專欄《年青有計》及年青會計師協會的博客問,會計界的領袖在何方。

我想說,要在會計界找有領導才華的人很容易,只要從剛離開會計師事務所及會計行業的專業會計師 CPA 裡面一定可以找到。

我認為在會計師樓拜師學藝及拿取專業資格對日後在商界發展極有裨益。但在會計及商業知識以外,我學到最多的就是會計師樓管理上的反面教材。

審計師樓的主要業務為審計及不同類型的顧問服務,但四大會計師樓的制度像工廠多於一般的專業服務機構:階級分明,有強烈的 chain of command,除非犯了嚴重錯誤,會計師每年自動升一級,直至經理。表面上,公司獎罰分明,表現好的員工會在紮職的時候獲得較大幅度的加薪,其他員工只能獲得平均加幅。惟所謂較大幅度的加薪往往並不能彌補負責鑊job同事的辛酸、不能夠鼓勵員工繼續拼命工作。一開始被標籤成為「領袖」或者是「傑出員工」的,很多沒有好下場。例如,除非閣下遞信辭職被公司挽留,做開鑊 job、IPO、special、內地 job 的,一般會繼續負責鑊 job、IPO、special、內地 job,閣下會一直得到公司的重用及「重賞」。雖然這樣磨練出來的審計員百分之二百可以晉升至經理,不過大部分獲「重點培訓」的審計員拿到 CPA 後就會趕緊走頭。公司可能沒有意識到,流失的有很多是公司最頂尖的員工。

而且,對於高級經理及合夥人,初級審計員只是面目模糊的工廠員工。他們一般不太關心初級審計員,更遑論了解他們的表現。你可能默默耕耘了兩三年,表現出色,但亦不代表高級經理及合夥人會賞識你,給你稱意的表現評級。這點跟投資銀行有很大分別。曾經有下屬問我 ,為甚麼他勞心勞力,全年 wok,但加薪幅度跟旺淡季分明的同事一樣。我只是「小朋友」,不是他的經理,沒有能力幫他。我當時跟他說,很多今天的 high flyer 都是這樣的。而且,我的所謂 high pay,只是多雞碎咁多。翌年,他找到一份政府工,沒有 qualified 就走了。

很難相信各大會計師事務所在21世紀依然擁抱不合時宜的管理哲學。這管理制度容易建立,運營成本低,但從根本上就不鼓勵領袖型員工。而且,公司是否重視人才,公司是否真的是獎罰分明,大家看在眼裡,心照不宣。有才華的優秀員工面對著大量冇料,冇領導才華、爛英文、亂做 working paper 放飛機的上司,拿比自己高一大截的人工,加上階級分明的制度,可以怎樣呢?大部分人會選擇離開。

最後,人各有志,在會計師樓學滿師,立志成為經理,甚至是合夥人的,當然可以留下來。不過,會計師樓的工資一向低。四大會計師樓的大學畢業生的入職起薪點一直遠低於三大院校的平均畢業生工資。而且,大學 fresh graduate 在國際律師樓當見習律師或投資銀行當個分析員,年薪已經可以抵得上四大的經理。馬振峰指,想入會計行的已不再是精英。這樣的工作環境、這樣的工資,又有誰想做?


原載在 Education Post

2014年7月9日星期三

Big 4 V.S. 會計師樓:前途如何抉擇?

上文提到,要避免蹉跎歲月,越早知道會計師樓的運作及遊戲規則,越早裝備自己就越好。不過,在探討怎樣可以在大四「跑出」前,先要回答很多同學的問題:怎樣才可以考進心儀的會計師樓?究竟四大的工作性質跟本地會計師樓有甚麼分別?究竟自己適合在那一種工作呢?

會計師樓最主要的業務是審計(即核數)及稅務服務。大的會計師樓內的分工一般會較細。例如,四大一般會分開審計及稅務部門,審計部門內亦會再分行業組。規模少的 local firm 很多時因人手不多,沒有規模效益去設立各獨立部門。而且,客戶相對較細,負責的大規模審計及奇難雜症的機會相對較少,對「專門」知識的要求相對較少。

以銀行的審計為例,審計師必須要有充足的行業知識才能「多、快、好、省」地審核公司的財務狀況、判斷風險及審計的工作量。怎樣為充足的行業知識呢?宏觀如銀行業的行業趨勢、監管條例、資本要求、及簡單如怎樣填 banking return 等都是。亦因為銀行規模大,基本上四大以外的會計師樓都沒有能力接下這類巨無霸公司的生意。

另一方面,因為四大的收費高,一般接不到「街坊生意」。要學會審計茶餐廳、麵包鋪、 start-up 這類公司,在非四大肯定較好。一般的中型本地會計師樓則在四大及小 local firm 中間。

一聽到大銀行及街坊生意的分別,很多人一定以為在較大的會計師樓學藝一定比 local firm 好。如我前文所言,四大的確有更好的資源,遇到好師傅及複雜項目的機會亦更多。無可否認,四大學師滿師 qualified 的會計師,跳槽的機會較多,工資亦較高。但其實在四大學到的技能跟 local firm 有很大分別。好不好、怎樣學以致用,很看個人際遇、能耐及運氣。因此,四大並不是絕對地好,local firm 亦不是絕對地差。

認識一些在四大工作幾年的年輕會計師,希望有天開設自己的會計師樓。我認為他們要成功,不是沒有機會,但很難。為甚麼呢?因為四大的會計師自己創業,創立的肯定是 local firm。弔詭的是他們在四大的學會的審計技能及判斷客戶風險的商業觸覺,部分在  local firm 難以運用自如。在四大極少 / 沒有機會用到的中小企會計準則,現在要重新學習。可能你曾經負責屈臣氏的審計,熟透和黃及歐洲零售業的運作,但你怎樣評核街口士多的風險及老闆的風格?怎樣知道茶餐廳的員工有沒有「穿櫃桶底」?在四大學到的風險評估,能有效評核細如「菌企」的風險嗎?

要培養對本地客戶敏銳的觸覺,非一朝一夕可達到。除非有數年跟這樣的客戶打交道的經驗及懂一點人情細故,否則在競爭激烈的會計市場獲得客戶的信任、贏得生意,談何容易。四大的會計師,很多就是缺乏的這樣的訓練。好不好?有沒有需要?這就因人而異了。

我的一位朋友,在四大拿到專業資格後便加入了一家local firm。因工作表現好 – 或因local firm 競爭較細吧 – 很快獲得老闆賞識,一直扶搖直上,發展並不比留在四大的同事差,但工作時間就肯定比四大的同事更好,升合夥人的機會更大。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舞台,努力苦幹,會計師在local firm 或是四大都可以發光發亮。

原載在 Education Post: Big 4 V.S. 會計師樓:前途如何抉擇? 及 條條大路通羅馬

2014年7月8日星期二

Big 4的事業

從事會計行業的,一般會說在四大會計師樓學藝是最好的。

四大會計師樓階梯明顯,而且每年亦會自動晉升,大幅度加薪。只要安分守己地工作,不要犯大錯,基本上職位在高級審計員 (Senior/Assistant Manager) 以下都會自動收到升職加薪的「大信封」。我記得香港一家大學的會計系甚至用四大的晉升階梯、「8年成為高級審計經理」及月入數萬元作為招徠。因此難怪,在我的那個年代,大部分主修會計的大學同學都希望畢業後能在四大找到一份差事。很多大學同學認為進入四大即能踏上康莊大道,成為專業人士,平步青雲。

一般而言,四大的確比本地會計師樓,即所謂的 local firm,有更好的機會及資源。這亦是我畢業後第一份工作選擇四大的主因。不過,在我加入四大只有數月的時間內,我及同期的同事的事業發展及際遇已經出現了極大的分歧。在一年之內,已經有數位同期的同事因不同原因而離職。有的是因為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太長,身心俱疲,心灰意冷。有些另謀高就;有少部分是因為工作有問題而被勸退。這跟我身邊很多同學及同事心目中的平穩上揚的事業發展有極大的落差。

四大裡面臥虎藏龍,資源豐富。遇到好的師傅,當然學到會計知識及管理項目的智慧。我已離開了審計行業多年,但 business sense 及會計的基礎都建基於當年數位師傅的傾囊相贈,獲益良多。不過,大家在四大的際遇亦因人而異。我前文說過,有審計員被派到豬場數豬,過程極度痛苦。有同事被分配到「鑊job」(即極度難頂的項目,成因以後再寫),過著披星戴月的生涯。亦因為自動晉升,四大有大量並不稱職的高級審計員。有些部份同事跟著這些技術水平低,人品差劣的高級審計員,飽受折磨。

但一兩次肉體的痛苦,甚至是一兩個鑊job,最長亦只有數個月的時間,總會有完的一天。而且,四大的初級審計員不論有多忙,公司亦會盡量安排多於足夠的假期給同事準備專業考試,可以小休。就算同事真的要花掉所有假期複習,審計行業總有淡季。所以,最決定性、對事業有最大影響的,並不是短期的工作安排,而是被「定型」。

例如,頭一兩年接內地工作的同事,會因為北上的經驗豐富,會繼續被派到內地工作。負責金融業審計的,亦會繼續負責金融業的審計。如果當初被分配到的工作跟自己的能力及抱負一致,當然沒有問題。但這樣幸運的事情不一定發生在你身上,亦肯定沒有發生在我身上。而且,被「定型」後要轉型,不是不可能,但對沒有討價能力的初級審計員來說,很困難。

有同事因為當初級審計員時沒有機會參與大規模的項目,自己亦沒有主動爭取,當高級審計員時就顯得力有不逮,難擔大旗。記得有其中一位同事異常努力去補救,但最後亦未能升上經理,鬱鬱不得志,意興闌珊地離開了。亦有一位同事一直想從事金融行業,但公司一直不允許她轉換行業組。她要離開四大後再轉了兩次工才能進入心儀的公司。雖然最後她達成願望,但歲月已蹉跎了。

要避免蹉跎歲月及白白浪費的機會,定要懂得四大的運作及遊戲規則。怎樣可以快人一步呢?下期再寫。


原載在 Education Post: Big 4的事業 及 Big 4的事業 - 蹉跎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