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要避免蹉跎歲月,越早知道會計師樓的運作及遊戲規則,越早裝備自己就越好。不過,在探討怎樣可以在大四「跑出」前,先要回答很多同學的問題:怎樣才可以考進心儀的會計師樓?究竟四大的工作性質跟本地會計師樓有甚麼分別?究竟自己適合在那一種工作呢?
會計師樓最主要的業務是審計(即核數)及稅務服務。大的會計師樓內的分工一般會較細。例如,四大一般會分開審計及稅務部門,審計部門內亦會再分行業組。規模少的 local firm 很多時因人手不多,沒有規模效益去設立各獨立部門。而且,客戶相對較細,負責的大規模審計及奇難雜症的機會相對較少,對「專門」知識的要求相對較少。
以銀行的審計為例,審計師必須要有充足的行業知識才能「多、快、好、省」地審核公司的財務狀況、判斷風險及審計的工作量。怎樣為充足的行業知識呢?宏觀如銀行業的行業趨勢、監管條例、資本要求、及簡單如怎樣填 banking return 等都是。亦因為銀行規模大,基本上四大以外的會計師樓都沒有能力接下這類巨無霸公司的生意。
另一方面,因為四大的收費高,一般接不到「街坊生意」。要學會審計茶餐廳、麵包鋪、 start-up 這類公司,在非四大肯定較好。一般的中型本地會計師樓則在四大及小 local firm 中間。
一聽到大銀行及街坊生意的分別,很多人一定以為在較大的會計師樓學藝一定比 local firm 好。如我前文所言,四大的確有更好的資源,遇到好師傅及複雜項目的機會亦更多。無可否認,四大學師滿師 qualified 的會計師,跳槽的機會較多,工資亦較高。但其實在四大學到的技能跟 local firm 有很大分別。好不好、怎樣學以致用,很看個人際遇、能耐及運氣。因此,四大並不是絕對地好,local firm 亦不是絕對地差。
認識一些在四大工作幾年的年輕會計師,希望有天開設自己的會計師樓。我認為他們要成功,不是沒有機會,但很難。為甚麼呢?因為四大的會計師自己創業,創立的肯定是 local firm。弔詭的是他們在四大的學會的審計技能及判斷客戶風險的商業觸覺,部分在 local firm 難以運用自如。在四大極少 / 沒有機會用到的中小企會計準則,現在要重新學習。可能你曾經負責屈臣氏的審計,熟透和黃及歐洲零售業的運作,但你怎樣評核街口士多的風險及老闆的風格?怎樣知道茶餐廳的員工有沒有「穿櫃桶底」?在四大學到的風險評估,能有效評核細如「菌企」的風險嗎?
要培養對本地客戶敏銳的觸覺,非一朝一夕可達到。除非有數年跟這樣的客戶打交道的經驗及懂一點人情細故,否則在競爭激烈的會計市場獲得客戶的信任、贏得生意,談何容易。四大的會計師,很多就是缺乏的這樣的訓練。好不好?有沒有需要?這就因人而異了。
我的一位朋友,在四大拿到專業資格後便加入了一家local firm。因工作表現好 – 或因local firm 競爭較細吧 – 很快獲得老闆賞識,一直扶搖直上,發展並不比留在四大的同事差,但工作時間就肯定比四大的同事更好,升合夥人的機會更大。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舞台,努力苦幹,會計師在local firm 或是四大都可以發光發亮。
原載在 Education Post: Big 4 V.S. 會計師樓:前途如何抉擇? 及 條條大路通羅馬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